
2020年第3期 | 2020年3月15日
疫久见人心
(编按:为抑制新冠状病毒蔓延到社区进一步扩散,本堂三个聚会在2月16日和23日暂停两周主日崇拜会,随后在3月1日恢复实体崇拜会。黄志伦牧师先后在3月1日和3月8日,到乌节路聚会、福康宁聚会和武吉巴督聚会以“疫久见人心”为题,同会众分享如何在疫情中坚守信仰,化危机为转机,迎接主预备的祝福。本文是黄牧师的讲道手稿摘要。)
徒十五1-21
这一次的疫情让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不管是在信仰或在生活的层面,都让我们有机会看清楚自己原来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去抢口罩?也没有想过,明明家里还有,但还是多买了两包米,三卷卫生纸和四包快熟面?奇怪?原来自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进电梯不敢按钮,上电动扶梯不敢扶着扶手,甚至有人连摸自家门的门把都会觉得忐忑不安!怎么会那样呢?
这一次的疫情让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不管是在信仰或在生活的层面,都让我们有机会看清楚自己原来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没有想过自己也会去抢口罩?也没有想过,明明家里还有,但还是多买了两包米,三卷卫生纸和四包快熟面?奇怪?原来自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进电梯不敢按钮,上电动扶梯不敢扶着扶手,甚至有人连摸自家门的门把都会觉得忐忑不安!怎么会那样呢?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次我们有那么大的恐慌呢?而教会作为一个在社会中的信仰群体,我们暂停聚会的回应是正确的吗?
问题突如其来,前所未有
徒十五1-11描述当时教会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导弟兄们说:你们若不照摩西的规例受割礼就不能得救。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争执辩论起来”。原来当时初期教会碰到一个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问题,就是福音从犹太人的群体,慢慢传给了非犹太人的群体。现在在教会里,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一起敬拜团契。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犹太人告诉这些要信耶稣的非犹太人说:你们要信耶稣要得救的话,就要跟我们一样行割礼才行。
面对这个问题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经文说保罗和巴拿巴就跟他们 “大大地争执辩论”。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没有另外一处可以找到这样的形容——不只辩论,更是大大地争执辩论,表示各持己见。
接着经文又说“使徒和长老聚集在一起商议这事,经过了很多的辩论”。换句话说,基本上大家都对要怎么处理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处理过的棘手问题。
尽管救恩的真理是很清楚的,但要怎么样的把真理落实在一个群体的文化和传统中,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问题。因为它还牵涉许多传统之间,民族之间该如何同在一个环境里一起相处的问题。
今天我们在面对冠状病毒2019时恐怕也是这样。为什么大家会那么恐慌,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太理智的举动,且有人也为此大大争执辩论。或许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棘手问题。开始的时候连它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跟它相处呢?起初说不会人传人,现在则是人传人;本来说康复后不会复发,现在又说会。我们对这个病毒知道的太少了,就像当日的耶路撒冷教会面对新问题一样。
既然是对它知道的太少,大家也许可以稍微原谅自己的过度反应,也可以稍微容忍我们的上司、我们的教会所制定的一些应对措施,因为大家都还在探索。
然而,问题来了总要有一个应对的方案。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了应对的可能。
信仰核心不妥协,规条对策可以变
当时耶路撒冷教会面对的问题,不是信仰受逼迫的问题,而是一个要如何让信仰,让真理可以落实在特殊环境的问题。
在辩论的过程中,有一群犹太人坚持一定要外族人行割礼。而另一群犹太人,保罗和巴拿巴则认为不需要。接着彼得也表达了跟保罗与巴拿巴一样的立场。再来是负责总结这次会议的雅各,他引经据典,用阿摩司书的内容来肯定上帝的救恩不是单单给犹太人的,也是预备给外族人的,就是给全世界的人。
不过经文接着说 “所以,我认为不可为难这些归服上帝的外族人。只要写信叫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淫乱、勒死的牲畜和血。因为自古以来,在各城里都有人宣讲摩西的书,每逢安息日在各会堂都有人诵读。”这是表示总结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
会议的最终决定是:在维护信仰的核心,对救恩的教导不能改变的大前提下,免了外族人要受救恩便得接受割礼的规定,双方要彼此体恤。这就是说,请外族人也要稍微体谅这些把行割礼看为重的犹太人,更何况——整个大环境对律法的要求仍然是存在的。
决定让外族人不用行割礼就可以得到救恩,那么这些外族人就得跟犹太人一样,至少需禁戒偶像的污秽,不可淫乱,也不可吃带血的食物。
这样的决定就是要大家在特殊的处境下,维护真理的教导,彼此理解,相互体谅。
弟兄姐妹,神学立场不是为立场而存在,它的存在是为着福音的缘故。
这次我们恩泽堂决定暂停两周的主日崇拜会(2月16日和23日),我们大家有必要清楚明白,我们的信仰没有受到逼迫,如果有的话,我们应该坚持像使徒行传5:29说的:顺服神过于顺服人是应当的。事实是,这次的暂停决定是我们自愿的!是我们经过多方的考量,配合环境的需要,体恤不同年龄层不同语言聚会,不同生活背景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受所做出的理智决定。就像耶路撒冷会议的决定,信仰真理的教导没有改变,只是面对特殊环境的需要,在落实的时候可以作出调整。
暂停集体敬拜,不等于停止了教会
因环境的需要而暂停一两周的集体敬拜的聚会,不等于就停止了教会。在香港,如果发生八号风球或以上,就会取消崇拜聚会。在北美,如果遇见大风雪,路上结冰,教会也会劝请会众当天不要聚会。这样的决定全基于环境的考量。没有来聚会,就像偶尔我们生病在家或在医院不能来教会,自己在家里祷告敬拜那样。主耶稣如此说过:敬拜不是在这山上也不是在耶路撒冷,敬拜乃是按心灵和真理来敬拜祂。无论我们在哪里敬拜,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
集体敬拜很重要但它不是我们敬拜生命的全部。它,就像读经祷告的操练一样,是基督徒一个很重要的生命见证和流露。所以当教会认为客观环境比较许可了,大家对如何保护自己面对疫情的知识和意识都普遍提高了,同一屋檐下的其他语言聚会也认同了,集体敬拜就可以恢复了。信仰核心不妥协,但规条对策可以变。
互信同心同行,化危机为转机
经过需要争执辩论的讨论后,耶路撒冷会议的使徒、长老和“全教会”都认为好!这个记录太重要也太有意思了!开会的是一小批人,但认为会议结果是好的却是全教会的人。这就表示教会作为一个信仰群体的互信和同心!接着经文记载了耶路撒冷教会在会议后随即展开了第二次的宣教布道行程。大家在基督里的彼此接纳和建立,把原先的危机转化为转机,这是多么美的一段记载。
弟兄姐妹,这一次我们恩泽堂面对疫情的经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后人会看到如同22节所描述的:“当时,使徒、长老和全教会都认为好”。因为知道有圣灵在我们当中掌权居首位,我们就在圣灵里相互信任,同心同行,将这一次的危机化为转机。
结语
疫久见人心。但愿这是一个经历让我们更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同时操练我们有更广的胸襟去学习彼此体恤。在这特殊的遏制冠状病毒的时期,祈愿大家与教会同心同行,一起在耶稣基督的救恩里流露出在基督里的合一,等候上帝将许多意想不到的祝福,透过这一次的疫情倾倒在我们当中。
>> 主理牧师的话主页
问题突如其来,前所未有
徒十五1-11描述当时教会出现一个棘手的问题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导弟兄们说:你们若不照摩西的规例受割礼就不能得救。保罗和巴拿巴与他们大大地争执辩论起来”。原来当时初期教会碰到一个前所未有,突如其来的问题,就是福音从犹太人的群体,慢慢传给了非犹太人的群体。现在在教会里,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一起敬拜团契。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犹太人告诉这些要信耶稣的非犹太人说:你们要信耶稣要得救的话,就要跟我们一样行割礼才行。
面对这个问题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经文说保罗和巴拿巴就跟他们 “大大地争执辩论”。在整本新约圣经里没有另外一处可以找到这样的形容——不只辩论,更是大大地争执辩论,表示各持己见。
接着经文又说“使徒和长老聚集在一起商议这事,经过了很多的辩论”。换句话说,基本上大家都对要怎么处理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这是一个从来没有处理过的棘手问题。
尽管救恩的真理是很清楚的,但要怎么样的把真理落实在一个群体的文化和传统中,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简单问题。因为它还牵涉许多传统之间,民族之间该如何同在一个环境里一起相处的问题。
今天我们在面对冠状病毒2019时恐怕也是这样。为什么大家会那么恐慌,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太理智的举动,且有人也为此大大争执辩论。或许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棘手问题。开始的时候连它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跟它相处呢?起初说不会人传人,现在则是人传人;本来说康复后不会复发,现在又说会。我们对这个病毒知道的太少了,就像当日的耶路撒冷教会面对新问题一样。
既然是对它知道的太少,大家也许可以稍微原谅自己的过度反应,也可以稍微容忍我们的上司、我们的教会所制定的一些应对措施,因为大家都还在探索。
然而,问题来了总要有一个应对的方案。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了应对的可能。
信仰核心不妥协,规条对策可以变
当时耶路撒冷教会面对的问题,不是信仰受逼迫的问题,而是一个要如何让信仰,让真理可以落实在特殊环境的问题。
在辩论的过程中,有一群犹太人坚持一定要外族人行割礼。而另一群犹太人,保罗和巴拿巴则认为不需要。接着彼得也表达了跟保罗与巴拿巴一样的立场。再来是负责总结这次会议的雅各,他引经据典,用阿摩司书的内容来肯定上帝的救恩不是单单给犹太人的,也是预备给外族人的,就是给全世界的人。
不过经文接着说 “所以,我认为不可为难这些归服上帝的外族人。只要写信叫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淫乱、勒死的牲畜和血。因为自古以来,在各城里都有人宣讲摩西的书,每逢安息日在各会堂都有人诵读。”这是表示总结并非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的。
会议的最终决定是:在维护信仰的核心,对救恩的教导不能改变的大前提下,免了外族人要受救恩便得接受割礼的规定,双方要彼此体恤。这就是说,请外族人也要稍微体谅这些把行割礼看为重的犹太人,更何况——整个大环境对律法的要求仍然是存在的。
决定让外族人不用行割礼就可以得到救恩,那么这些外族人就得跟犹太人一样,至少需禁戒偶像的污秽,不可淫乱,也不可吃带血的食物。
这样的决定就是要大家在特殊的处境下,维护真理的教导,彼此理解,相互体谅。
弟兄姐妹,神学立场不是为立场而存在,它的存在是为着福音的缘故。
这次我们恩泽堂决定暂停两周的主日崇拜会(2月16日和23日),我们大家有必要清楚明白,我们的信仰没有受到逼迫,如果有的话,我们应该坚持像使徒行传5:29说的:顺服神过于顺服人是应当的。事实是,这次的暂停决定是我们自愿的!是我们经过多方的考量,配合环境的需要,体恤不同年龄层不同语言聚会,不同生活背景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受所做出的理智决定。就像耶路撒冷会议的决定,信仰真理的教导没有改变,只是面对特殊环境的需要,在落实的时候可以作出调整。
暂停集体敬拜,不等于停止了教会
因环境的需要而暂停一两周的集体敬拜的聚会,不等于就停止了教会。在香港,如果发生八号风球或以上,就会取消崇拜聚会。在北美,如果遇见大风雪,路上结冰,教会也会劝请会众当天不要聚会。这样的决定全基于环境的考量。没有来聚会,就像偶尔我们生病在家或在医院不能来教会,自己在家里祷告敬拜那样。主耶稣如此说过:敬拜不是在这山上也不是在耶路撒冷,敬拜乃是按心灵和真理来敬拜祂。无论我们在哪里敬拜,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
集体敬拜很重要但它不是我们敬拜生命的全部。它,就像读经祷告的操练一样,是基督徒一个很重要的生命见证和流露。所以当教会认为客观环境比较许可了,大家对如何保护自己面对疫情的知识和意识都普遍提高了,同一屋檐下的其他语言聚会也认同了,集体敬拜就可以恢复了。信仰核心不妥协,但规条对策可以变。
互信同心同行,化危机为转机
经过需要争执辩论的讨论后,耶路撒冷会议的使徒、长老和“全教会”都认为好!这个记录太重要也太有意思了!开会的是一小批人,但认为会议结果是好的却是全教会的人。这就表示教会作为一个信仰群体的互信和同心!接着经文记载了耶路撒冷教会在会议后随即展开了第二次的宣教布道行程。大家在基督里的彼此接纳和建立,把原先的危机转化为转机,这是多么美的一段记载。
弟兄姐妹,这一次我们恩泽堂面对疫情的经历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后人会看到如同22节所描述的:“当时,使徒、长老和全教会都认为好”。因为知道有圣灵在我们当中掌权居首位,我们就在圣灵里相互信任,同心同行,将这一次的危机化为转机。
结语
疫久见人心。但愿这是一个经历让我们更认清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同时操练我们有更广的胸襟去学习彼此体恤。在这特殊的遏制冠状病毒的时期,祈愿大家与教会同心同行,一起在耶稣基督的救恩里流露出在基督里的合一,等候上帝将许多意想不到的祝福,透过这一次的疫情倾倒在我们当中。
>> 主理牧师的话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