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友指南 > 处理祭祖与华人葬礼
处理祭祖与华人葬礼的建议 1. 基本原则 1.1.
基督徒应以主动代替被动,即一个人信主后应尽所能的把福音传给父母与家人,以免去日后必须面对处理祭祖与华人葬礼的问题。 1.2.基督徒应有明确的立场,即凡属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可参与,属宗教信仰、违背圣经教训的则不参与。 1.3.基督徒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做法,将礼俗圣化,以表达出真正的信仰与孝亲。 |
|
2. 对祖先神主牌的处理
2.1.
倘若初信者能拿主张,应向他解释说明摆设祖先神主牌有祭拜偶像的成份,应尽快请牧师传道将它除去。 2.2.倘若初信者不能对家中的事物做决定,应教导他向家人表明立场,因自己敬畏上帝,不敢得罪上帝,故不参与和个人信仰违背的祭拜礼仪。 2.3.对先人记念的方式建议如下: 2.3.1.
悬挂遗像:用遗像代替神主牌,使祭祖变成敬祖。但不应向遗像鞠躬、跪拜、烧香、点烛、献祭,可献花表示敬意与思念。 2.3.2.设立家谱:可设基督徒家谱,内记死者的籍贯、遗言、生前最喜欢的经文、常勉励子孙的话、死因(使后代明白死因或血统中有任何遗传、疾病,可供预防)、子孙(依长幼记载)、遗像(可将死者最逼真或最有记念性的照片列入,并加上出生日期、结婚日期及配偶姓名、逝世日期、墓地、生平传略、宗教信仰等。 2.3.3.慈善事业:倘若能力所及,可做一些慈善的事,如在有需要的地方创办学校、盖建筑物或设立基金等来记念死者。 |
|
3. 对祖先忌辰处理
3.1.
基督徒不守七、不作周年忌,可在死者的逝世周年举行追思礼拜。在礼拜中由家属或亲人追述死者的美好行为,以鼓励子孙。 3.2.追思礼拜可以只由自己家人来举行,也可请未信主的至亲参加,以见证基督徒也有慎终追远的心。 3.3.追思礼拜可按下列的程序进行:
|
|
4. 基督徒出席华人葬礼时应有的态度
4.1.
基督徒出席华人葬礼时,当穿着素色衣服,以表与丧家同哀。 4.2.基督徒出席华人葬礼时应先到死者的灵柩前肃立默祷,以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4.3.默祷时可求上帝安慰家属,不必也不应为死者求些什幺。 4.4.在灵柩前,不上香(若死者家属递上香,可礼貌的向他们表明基督徒身份而不上香),也无须向死者遗像鞠躬,但若死者亲属在灵柩前向我们鞠躬致谢,则应当加以还礼。 4.5.许多非信徒忌讳而不与探丧者道别,基督徒应尊重他们的感受,离开时避免与他们说再见。 |
|
5. 基督徒在家中遇有华人葬礼时应有的表现
5.1.
基督徒应在葬礼仪式举行前向长辈表明身份,并说明自己敬畏上帝不愿得罪上帝的心,愿意参与一切纯属文化习俗而不违背信仰的事。 5.2.基督徒可以在主持丧礼的和尚道士到来时表明立场,请他们代为向长辈解释不参与和个人信仰相违的礼仪。 5.3.属於文化习俗,可参与而无须反对的事: 5.3.1.
5.4.
在大门挂白布,表示家有丧事。 5.3.2.刊登讣告:华人传统是把死人的岁数多加三岁,是因重视长寿的传统,无须反对。 5.3.3.披麻带孝,纯属华人传统。 5.3.4.哭,是人悲哀时刻的情绪表现。 5.3.5.红线红包,非基督徒会要求索取这些物品,可放在一旁,让他们自取。 5.3.6.出殡乐队:可有可无。 5.3.7.其他工作:如登报、通知亲友、照顾悲伤过度的家人、布置及收拾物件等都与信仰无关。 可被「圣化」而参与的习俗: 5.4.1.
5.5.
点白烛:可视基督为世上的光,或上帝的光在照亮;基督徒的葬礼则可有可无。 5.4.2.为死者洗身穿寿衣、梳头、喂饭:可视为对死者最后一次的服侍和孝道的表达。基督徒的葬礼,洗身穿寿衣一般由殡仪馆做,也无为死者梳头喂饭的做法。 与其他宗教有关的习俗: 5.5.1.
5.6.
买水洗身:此为其他宗教中做为安魂作用,避免死者在阴间被鄙视和受惩罚;基督徒不应参与买水。 5.5.2.让死者口含珍珠,表示他会有一段光明的旅行;放一枝拐杖在他的右手上,与身子平行,让他可以对付路上的守卫狗;手上又拿着一个饭团让他喂狗,左手拿些铜板,好作阴间的买路钱,又预备扇子让他抵挡热气;这都与宗教有关,基督徒不需要这么做也当避免参与。 5.5.3.放陪葬品:没有这个必要,但若为让非基督徒家属心安,可以如此。 5.5.4.迎棺:非基督徒跪着迎棺,出去时却背向不看,基督徒可恭敬肃立,让棺木抬进来。 5.5.5.上香:此为传统民间祭拜鬼神的方式,基督徒不该参与。 其他建议: 5.6.1.
在传统华人葬礼仪式进行,如道士或和尚在念经作法事时,基督徒可以采取参加但不认同的方式来处理,即在作法事或超渡时,基督徒可以肃立在灵柩前的两侧,直到结束;一方面表示对死者的敬意,另一方面则表示对其他宗教的作法不认同。 5.6.2.基督徒在参与家中的华人传统葬礼时,若得到家中的长辈允许,可在胸前别上黑色的十字架(可用黑布简单制成),可以不用藉着言语向其他来参加葬礼的人表明自己的身份。 |
|
6. 牧者须注意事项
6.1.
教牧在接获弟兄姐妹家中有非基督教丧礼时,尽早抵达丧家,给弟兄姐妹支持和指导。 6.2.若死者是信徒,其家属成员有非信徒,他们要教牧主持丧礼,却要在丧礼中加进非基督教的仪式,如烧香跪拜,和尚念经等,牧者应坚持守基督教仪式,不然则不接受邀请。 6.3.教牧在举行葬礼仪式时,家属当尽力劝止出席丧礼者在丧礼进行时打麻将,以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家属可以在守丧礼拜之前先把桌椅重新安排,使来到者不能打麻将,并在事后把桌椅恢复原状。 |
|
7. 新加坡的殡仪馆简介
7.1.
Faith Bereavement Services: Samuel Poh, 97736629
Eternal Home Funeral Services: Darence Lim 97669888
和散那治丧服务 Hosana Bereavement Services Pte Ltd : 高荣胜 Calvin Kow 83688019
Peace Bereavement Services: Peter Yan 91007833; 81250001
Singapore Casket: Tel: 62934388
所有殡仪馆的联络或联络者都是24小时服务的。他们都是一站式的服务,从找搭帐篷、租桌椅、厕所到找自助餐,他们都有联络。 |
华人礼俗委员会编,《华人礼俗节日手册》(新加坡: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89年) 。
邢福增,《文化适应与中国基督徒》(香港:建道神学院,1995年)。
陈清福,《牧养事工》,(新加坡:新加坡神学院课堂笔记,1994年)。
陈清福,《祭祖与孝亲的认识及挑战》《福音与新马华人文化–研讨会报告书》,三一神学院编(新加坡:三一神学院,1989年)。
杨克勤,《 祭祖迷思–修辞与跨文化诠释的回应》(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96年)。
教会更新研究发展中心编,《基督徒与敬祖–敬祖讨论会汇编》 (台北:中国与福音出版社,1985年)。
梁燕城,《祭祖观念》(香港:宣道出版社,1988年)。
恩泽堂教牧会议2012年10月11日修